花市文学 - 经典小说 - 科技强国,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- 科技强国,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68节

科技强国,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68节

    在华夏的土地上耀武扬威。

    百姓们骂完后又嘟囔:“这非得学别人的语言,怎么就不是别人来学咱们的语言?”

    传教士们一个个都说得可溜了。

    秦朝。

    嬴政淡淡道:“这就是国力比不上他人的后果。子孙后代想要去学他人之语言文字都要看人的脸色,求着他们!”

    这群不争气的东西!简直枉费了他费好大功夫统一文字、统一官话的心!

    不过……嬴政的脸色转为深沉:日后,是他们求着来学华夏语言还是华夏人去学英语,这还是说不定的事情呢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除此之外,在清末民国的时候,西方的教会也在国内开了很多教会学校,清末变制时,朝廷让各省的官学也都跟进,试图直接转变为另一套学校系统。】

    清末,省府书院内。

    两位夫子正在一边收拾书籍一边聊天,脸色平静里带着一点惆怅。

    “听说了没?咱们这书院要被改为大学堂了,说是要仿照新式学校。”

    “听说了,不止是咱们,府学和州学都要改为中学堂,然后各处的县学和社学,都要改为小学堂。”说话的夫子停了一下,然后又道,“而且,不再只授经学,要和新式学堂一样分为不同的科目。”

    另一位夫子也顿了一下,脸上浮现起似笑非笑的凄惶笑容:“怎会如此?这些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,说不要就不要了?”

    “谁知道呢,不过肯定也不是完全不授,只是只作为一个科目来讲。”

    “哎,世风日下,世风日下咯!”

    在老夫子不理解的眼神里,画面一变。

    人们纷纷剪去了辫子,变成了短发,就连女子也是如此,旗袍马褂变成了洋装西服,街上的马车逐渐变成了人力车和小汽车。

    老旧的东西在慢慢的消失。

    这里面包括了不好的,但也包括了好的,与此同时,却又有了新的“不好”正在壮大。

    【华夏的整个教育体系,迅速的进入到“科学”时代。】

    【但是!】

    【这样仓促的毫无准备的与过去割裂,带来的不仅有焕然一新,还有极为沉重的痛苦。】

    【不管up主之前说了经学里有很多的糟粕制衡了华夏的发展,但必须要承认的是,那些传承几千年几百年的经学是塑造华夏人精神世界的根基和筋骨。当它这么仓促的被迫退出历史舞台,却又一下子找不到新的东西来替代它的时候,就会演变成一片混乱。】

    【人们茫然四顾,忽然发

    现不知道自己是谁,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去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经学亡了!

    无数儒生和士人痛哭出声,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。

    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只是因为科举而接触了各种文史典籍,若是说他学得有多好,那肯定是夸张。

    但此时,却忽然觉得心中空落落的。

    即使是没怎么接受过教育的普通老百姓,也都心中凄惶。

    恰恰就如仙画说的,茫然四顾,不知道自己是谁,不知道要往哪里去。

    要知道,即使是目不识丁的老翁老妪,也都能知道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

    ,也都知道忠孝仁义。

    这是浸润在每一个华夏人骨子里的东西。

    如果要完全抛却,不亚于剜去血rou,打碎脊梁。

    有人惶惶问:“那以后就不教这些了?”

    “教,”旁人回答他,“只是不只教这个了。就作为一个科目。”

    又解释了一下科目的意思。

    那人放下心来:“教就好,我还以为完全不教了呢。”

    明朝。

    王阳明可没有那么乐观。

    他回头看,透过窗户看到自己书房里那一架架的经书,悠然长叹:

    “科举废,经学亡啊!”

    他早就看出,后世的教育本质应该是更注重在“实用”之上。

    但经学,恰恰就是不实用的。

    它教的,是为人的道理,是人的品格。

    而不是实用。

    没有了科举,经学是很难再走下去的。

    “但,人是需要有思想的。”王阳明皱眉,“没有思想的人,和野兽又有什么区别呢?”

    所以即使是仙画,也点出了经学不再之后的混乱局面。

    只是,王阳明陷入到沉思,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才能兼顾经学的精髓与科学?

    秦朝。

    即使是已经不再学儒,改为了法家的李斯,也不免心有戚戚焉。

    法家,也是包括在了经学里的。

    而天下的儒生们,尤其是鲁儒,早就开始破口大骂,或者恸哭:

    “礼乐崩坏!礼乐崩坏!天之将亡也!”

    西汉。

    董仲舒维持着一个姿势,已经半晌都没有动过。

    院门外忽然想起了一阵脚步声。

    “父亲!”

    “爷爷!”

    是听到这里担心他的家人。

    董仲舒这才转了一下身,伸出手示意他们别进来,他想要自己安静一下。

    他看到自己手边放着的一本《春秋公羊传》,另外的书案上还有《礼记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尚书》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从他开始求学起就伴随着他的东西。

    没想到两千年后,这些书籍,这些知识会变得不再珍贵,不再受人重视。

    虽然董仲舒在此前

    对此就早有预料,但是此刻还是有着万分的唏嘘与悲伤。

    他,以及各朝代的大儒们和名士们,在不同的时空注视着天幕。

    仙画中正好闪过一个夕阳的镜头。

    温暖橘色的光芒照耀大地,却很快又变得深沉晦暗。

    他们注视着,像是看到了经学最后的余晖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当然了,混乱的时期总是会带来一点出人意料的小惊喜。】

    【因为没人管束,加上民国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,又带着旧时代思想的精华,在两者冲撞之下,却诞生了很多的大师和文化社团,颇有些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风流。】

    一张张大师的头像迅速的闪过。

    辜鸿铭、金岳霖、吴宓、章太炎、陈寅恪、鲁迅、钱穆……等等等等。

    每一位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甚至是跨领域都鼎鼎大名的人物。

    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,在权势滔天的北平,金石学家、文学家、画家、书法家等等都齐聚于此,举办着各式的沙龙与聚会。

    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
    衣香鬓影,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【网络上很多人觉得民国时期的这种繁荣才是真正文化的繁荣,以此来抨击现代环境的不行,说什么只有民国的教育才是历史上最好的教育,那我只能说——啊呸!】

    【睁开眼看看民国时期的文盲率和现在的文盲率吧!】

    【是谁允许你们把广大的百姓们开除在“文化”

    之外的呢?】!

    第172章 十年育树,百年育人(九)

    天幕下。

    一位出身贵族的名士嗤之以鼻:“难不成还真要把天底下那些庶民们全算进去?”

    就算是本朝最繁荣鼎盛的时期也做不到啊!

    他心底私密的想法是,读书写字那么高雅的事情,那些泥腿子们也配?!

    百姓们心情也有些复杂。

    之前仙画一直提“全民教育”,但说实话没人真的把这个词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如果说全民的意思真的是普及到每一个百姓每一个人,那也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。

    很多人,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那些人,他们可能是乡村的贫农、城镇中的杂役甚至乞丐、卖艺的倡优等等等等……他们从未觉得读书和自己有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一位百戏杂耍的优伶抱住了自己的膝盖,自嘲的笑一声:“难不成还真的想让所有人都能够读书识字不成?怕是神仙来了也难做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