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市文学 - 言情小说 - 我有群未来玩家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52

分卷阅读252

    击,总归就是这么个套路,反倒觉得这是一个太好的机会啊。

大概是因为大家的积极性,所以游戏的官网又在黑盒论坛上更新了关于这一次的活动说明。

比之前的福利还要好。

前一万名的玩家都有特殊奖励,根据名次不一样,奖励的多少也不一样,这反而更加激励了大家的热血啊。

昨天就看出来了,这一次的经验必须要拿到。

而且还没有那些开挂选手。

那些选手就是于刚的那些师父了。

那些师父们怎么说呢?

他们如果参与了任务的话,那就是真正的没有什么竞争的意义了,那几个人别提多能刷人头了。

现在他们都是公平的,也都没有武器。

实在是不要太公平。

当人没有没关系,可以自己做啊。

后面来的玩家可以有偿的帮前面的玩家带东西啊,北昌州的经济比起来其他几个州府其实要好很多,这里稀奇的玩意儿比较多,而且大家的购买力度明显要比其他州府强。

玩家就是这样来来回回的占了不少便宜,自己也能做出武器来,好用不好用,总归都是冷兵器的时代,几个人打一个人还能打不过么?

大不了抓着他们的矛,几个人扑上去戳他,还能戳不死他?

所以打铁铺最近生意才是最好的,北昌州一连开了好几家打铁铺,但是也有人实在是金钱不足,买不起武器,就只能自己做,或者是投机取巧了。

这都是正常的。

云遥看到玩家有些失望的准备回到营地去,心想这一次还算是聪明了一次啊。

这要追下去浪费的只有他们自己的体力而已。

真的是要肝爆了么?

不过对于这一点玩家内心毫无波澜,甚至他们有点点自豪,跑了一天才算是回去,还有大概一百多人组成了很多队伍决定去探探路,至少也要找找对方的营地,以后也不至于和昨天晚上一样,所以说起来的话,安排的倒是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
云遥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。

过几日应该韩阳也会来报了。

倒是北昌州热闹得很,还在路上的玩家早就已经知道了昨天晚上的事情,所以就在北昌州讨论起来了,边走便说,老百姓全部都知道这一次是打赢了,把敌军都打跑了,别提多高兴了,北昌州的气氛可真不是一般的好。

就连之前那些世家也变得有些不一样了,他们以前还以为这些富豪能扶起来,毕竟他们有钱,也算是合作总归是有个好去处的,所以也是尽力帮助大家了。

结果没想到英雄科比他们这些半吊子厉害多了,于是都开始转向了,心里面那点不满也没了,肯定还是云家人治理好啊!

虽然是个女的。

女的就女的吧,韩阳带出来的军队不还是一样很好?

就证明人家有能力。

反正吹了一波之后,北昌州倒是人人开心,要是真的敌军打过来,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北昌州,估计到时候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,还提什么吃饱穿暖?

想想就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所以这几日北昌州开始准备粮草了。

百姓发的粮草也开始减少了。

这一场持久战不知道要经历多久,但是能做后盾就做后盾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的。

丰登州也送来了很多粮草,这些都是官府自发的,并不是云遥安排的,在韩阳出征前,云遥就已经安排了不少粮草,后续还是继续要送过去的,只不过就是不能一步到位,因为毕竟粮食要是这样送的话,那肯定是不够的。

只能合理分配。

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,其他州府虽然不说是克扣,但是也已经攒了粮食准备发往前线,这都是他们自己组织的,英雄们都赶往前线了,他们为何不能出一点力气?

当初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仿佛就在眼前,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,只是少吃一点,都不是吃不饱。

人家别的国家打仗前或者打仗后都是富人出钱给穷人吃饭。

但是我们华国就是这么不一样……

有些人不想做活动或者是时间不够赶路的没有离开,他们还特意做了个视频剪辑,把几个州府百姓做的事情全部都剪辑起来。

画面上云遥看到府衙都有一个捐献点,除了北昌州是和百姓商量过的之外,其他四个州府都在官府门口有自己的捐献点。

百姓的粮食还是和以前一样发,不一样的是发归发,但是几乎是每天都有百姓排着队过来捐粮食。

还有百姓带来的粮食非常多,负责收粮记录的玩家就说:“张大娘,你家里四口人,你这带来这么大一袋米,回去可怎么吃啊!这大米是精贵的,您家人多才能得的多的,您快带回去。”

对面的大娘看起来已经有五十来岁了,她身体明显不太好,提着都吃劲儿,听闻这个往前一推说道:“这算啥,我家里还有红薯土豆呢,这大米是我这大半年攒下来的,那些都吃不完呢,这些也不着急吃,现在给边关的将士们才是最重要的啊!我家里的小儿子也去前线了呢,就当是给我儿子的!快收下。”

玩家听这话不知道为什么,就觉得鼻头有点酸,眼睛有点红,玩个游戏还玩出感动来了,立马就说道:“大娘,您再拿回去点。”

“你赶紧的吧,没看见后头还有人排队呢?我们老百姓饿不着。”

……

等她走了,后面也有人捐。

有人捐米,有人捐土豆捐红薯,反正就是家里有存的都可以捐,但是玩家也不会全部都让他们捐了,也要保证家里够才行,所以是计算的来的,如果多了就要退回去。

不过就算这样,还是有百姓想要多捐一点。

经历过苦难,方知现世安稳的难得。

这些百姓都是真正经历过苦难的,所以他们才会如此出手大方。

最后还是云遥让吴大人下了批文,可以捐,但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底线,不可以超过,最多可以捐献几斤,多了便不可。

这样才算是挡住了捐献狂潮。

其他的州府也收到了这样的文书,可以捐粮,但是不能捐多。

还有这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