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36
要是以前提起这些事,丁于飞可能会不当一回事。可深入地了解了当初的真相之后,丁于飞听到相关的话题后神色变得很郑重,他认真地回道:“当然,我们都道过歉了。老道长虽然不太理会我们,但慢慢也开始允许我们帮忙修缮道观。”贾立点点头。郑驰乐可是人精,哪会不明白贾立提起这个话题的用意。从贾立的脾气来推测,要是丁于飞说出否定的答案,这家伙肯定会不屑一顾地蔑视他:“小小年纪光知道作秀!”郑驰乐也没生气,笑着插话:“走了这么久还真的有点累了,道观也不远,穿过前面那片松林就是了,我们可以上去喝口水。”米立不知道贾立打的是什么主意,但确实有些口渴,闻言也就跟着郑驰乐往松林那边走。老道人正在扫道观大门呢,见到郑驰乐领着人来,面色一黑,转身就要关门。郑驰乐跑过去扯住老道人阻止他关门的动作:“道长你别忙着赶人,我们就坐一会儿,喝口水就走。”老道人乜斜他一眼:“你别把我这当自己家。”郑驰乐还是扯着老道人的道袍不放,没脸没皮地拉关系:“师叔祖!”老道人哪受得了郑驰乐这作派,绷着脸把掃把一扔:“……你自己招呼!”郑驰乐麻利地帮他把掃把捡起来放到一边搁好,回头又是一脸正经的模样:“米老哥,贾哥,你们进来吧,我给你们倒水去。”一路乖乖跟在一边的丁开怀马上说:“师父我去!”郑驰乐也乐得有人提自己跑腿,拍拍丁开怀肩膀说:“那就你去。”丁开怀撒腿就跑。米立说:“你什么时候当了这小子的师父?”郑驰乐解释:“这小子上回见他以前的校长病了,心里又着急又难过,过后就找上我说要学医。”米立说:“倒是个有心的孩子。”贾立没再说半句话。休息了一会儿,米立又继续跟着郑驰乐考察,一直走到傍晚才回到山脚。想到郑驰乐把大院还给了王家,米立问:“你们住的地方建好了吗?”郑驰乐说:“建好了,就在东村和西村之间的空地那儿。”瓦房建得快,乡里人都齐心地来帮忙,小学开学时他们就已经搬进了新住处。米立往郑驰乐指的方向一看,就瞧见县委的新住处刚好把东村和西村连起来。这倒像个好预兆:两村大概要重修旧好了。米立说:“现在大都改建楼房了,你们这边怎么不跟他们一样一步到位?”贾立嘲道:“何不食rou糜。”米立也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傻问题,青花乡哪来的经费!可被贾立冷嘲热讽了一路,他的脾气也上来了,没好气地说:“贾立,您能消停一会儿吗?”贾立没说话。郑驰乐打圆场:“都到饭点了,不如米老哥你们到我们乡委的小食堂这儿吃个饭吧。”小食堂的“小”字非常贴切,它是由乡委众人的家眷分批轮流地给大伙做饭,全部人坐在一起吃——饭钱是大伙月头统一交好的。这是在学校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,后来大伙都觉得这样吃饭省时省力,还能边吃边讨论事情,就把它当新传统延续下来了。听说县里来的人要留下吃饭,饭菜很快就张罗好了。丁老书记和郑驰乐都不喜欢铺张浪费,菜色一向都很简单,不过营养很均衡。条件所限没找多少rou菜,就切了块大火腿来招待客人,余下的都是平常吃的菜:自家产的蛋、自家发的豆芽、自家栽的菜……正等着上饭呢,丁开怀就提着个大篓子跑过来:“师父我给你们抓了鱼!”郑驰乐揉揉他的脑袋瓜:“又给我们加菜来了?你帮忙杀一下再拿去给丁姨她们做。”丁开怀爽快地捋起袖子:“好!我这就去!”郑驰乐坐回原位摇摇头说:“这小子就是精力旺盛。”米立笑了:“有活力是好事。”饭桌上众人边说边聊,很快就把饭菜都解决掉了。米立和贾立又坐了一会儿,终于动身回县城。一路上贾立都在闭目养神。米立见沉默太久了,忍不住起了话头:“这个郑驰乐给人的感觉真的不太一样。”贾立还是不吭声。米立也没兴致拿冷脸去贴热屁-股了,索性也闭起眼睛不再说话。没想到第二天米立就得了个让所有人都大掉眼镜的消息:贾立要去青花乡当副书记!青花乡好像突然就变成了抢手货,本来大伙都觉得大概就是丁于飞勉强顶丁老书记的位子吧,偏偏上头把郑驰乐派了下来。这郑驰乐还没呆多久呢,贾立又要跑下去凑热闹!别看贾立现在只是兼了个闲职,算起来却也是县委的人!调职一般只有平调和升迁,哪有往回跑的道理?很多人都觉得贾立肯定又狠狠地得罪了王季伦才被这么安排。米立跟王季伦交情不错,他没瞎猜,直接去问王季伦。一问之下才知道贾立是自己要去的。王季伦说:“贾立这人没那么你们想的简单,变成这两年那模样肯定事出有因。这两年来我也劝过他几回,都没什么效果。听说他很关注小郑乡长的事,大概是动心了。”米立讶异:“动心?”王季伦说:“都过去了,我也跟你说实话吧。其实当初贾立给我提过很多建议,都很有用,只不过上回我因为投资商的事跟他闹翻了,他就没再来找我了。我觉得他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不想走在明面上,所以才想找个理念相合的人暗中出出主意,”他顿了顿,摇了摇头,“只是我不太符合他的要求。”王季伦站在窗边看向青花乡的方向。那里的乡委应该已经添了个清瘦的新成员?就是不知道郑驰乐有没有那个能耐留下他了。128第一二八章:父心延松和柳泉挨得近,榆林和青花更是只有一山之隔,消息很灵通。当天下午关靖泽就听到了贾立“投奔”青花乡的消息。关靖泽对贾立这人了解不深,只觉得有些耳熟。仔细地回想了一下,才想起这是首都贾家被人遗忘掉的“长房长孙”,贾家的成分比较复杂,家里没有职位很高的人,但在民众里头知名度挺高的,用贾家人的说法来说就是“甘做桥梁”,也就是作为上意下达、下意上传的中间人物。比如这一代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