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市文学 - 其他小说 - 平安传(校对全本+隐藏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2

分卷阅读42

    年节的热闹,让大明王朝的太平迹象越来越浓,假使是山河分裂兵荒马乱的时候,就算过年也没这样的景象啊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年来明朝陆军南北两线作战、用兵动辄数十万计,海上的郑和舰队带领官兵近三万、大小战舰两百余艘,行程万里、耗费无算;加上汉人从蒙元手里夺回衣冠正统后休养生息的时间并不太长,永乐之前还经历了几年数以十万兵规模的“靖难之役”。大明普通百姓负担依旧很重,此时算不得富裕,江浙这边可能要好点。人们平日省吃俭用,到过年时的消费规模还是很庞大,这大约是国人一贯的传统。

    街上很挤,张宁牵着马走路都感到困难,不过还是要往人多的商业区挤,因为要给家里的人买点礼物。

    他做京官后吏部会往籍贯所在地发文,家里的人应该知道做官了,因此给大伯他们的礼物不能太寒酸。不过算了算身家财产,过年这关是完全能应付的。之前吏部发了五十两安家费、扣除给于谦垫付的房租押金八两和借出去的十两,还剩三十两左右,出京时收银八十二两;平常张宁自己花费不多,总共有钱一百一十两。即将要支付的开销主要有三项,南京礼部郎中吴庸那里少了五六十两是拿不出手的,回家给家人的礼物,也许正月初一要下乡祭祀、张家本族那些小孩子要给压岁钱。

    反正钱财来来去去,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家里不算太拮据,现在近年关了,应该不缺年货之类的东西,用不着张宁cao心,表示一下意思就行。于是他在街市上用比平时更贵的价格买了分别适合男女裁衣的新布、茶叶、普通人参、还有小孩子的玩具,一堆东西驼在马背上。

    路过一家绸缎庄时,张宁不过看了看,心道大伯一家是比较低调不会穿绸缎衣服,买了也没用。不料站在门口迎客的人在客流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主动招呼:“公子从外头发财回来?给家里的娘子买两匹好缎子回去,肯定没错,妇人最喜这个。”

    张宁正待不理会要走,又忍不住问道:“有无妇人用的成物……丝帕之类的?”

    “有的、有的,您里面请,定能挑到合心意的东西!”

    于是张宁先抓了一小把铜钱给小费,让他找人看着马和货物,因为是过年,出门打赏跑腿打杂的小厮也会水涨船高大方一些。

    店铺里不少人在张望挑选,挂着的五颜六色的丝绸料子不知被多少人摸过。被劝进来了就没人来理会,许久才有个小厮来招呼,此时他们确实太忙了。

    “客官您想挑点什么?”小厮问道。

    周围全是人,张宁有点不太好对这个后生开口,便皱眉道:“贵店只有这样的东西?”

    “您先瞧着,我去叫夫人。”小厮忙道。

    不一会一个三四十岁的妇人就从柜台上下来了,此时的妇人很少抛头露面做生意,不过这种时候人手不够出来帮忙也没太多讲究,毕竟商人的讲究没士大夫家苛刻。

    “我要妇人用的一些东西,稍微好点的。”张宁说道。

    妇人指着里面的洞门道:“里面有,我带你去看。”

    一进洞门,只见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五彩缤纷的漂亮小玩意,肚兜、胸衣、手帕等等应有尽有,饶是在南京市面上也不算太开放,店家没敢把这些绚丽的东西挂在外面引人注目。里面大多是女顾客,见进来个仪表不错的男顾客,她们无不有些害臊地背过脸去。

    张宁左右瞧了瞧,指着挂着的一副浅红色纱丝问道:“这是抹胸么?”颜色的确不错,白里透红的,就像健康的女人肤色一般招人喜欢。

    旁边一个小娘们听见张宁大咧咧地这么说,忍不住白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“公子好见识。”妇人轻笑道,一面说一面取下来递给张宁。张宁拿在手里一摸只觉得又软又滑,料子很好的样子。不过除了前面的一小块较厚外,整体是透明的,给张小妹这样没出嫁的姑娘好像有点太“情趣”了……确实很耐看,无论是颜色还是花纹,前头几朵金丝桂花小花瓣,华丽而内敛,做工之精细完全不是地摊货能比拟的。

    妇人道:“它以纱为底,再以蚕丝棉丝交织为纹,精雕细作、整体如完璧,公子请细看,上面的花纹并非刺绣,而是织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就和云锦一样,这个我懂。”张宁点点头,“只是不太端庄。”

    妇人笑出声来:“这是穿在里面的东西,端庄与否外人怎么知道?”

    张宁要是说是送meimei胸衣,那妇人恐怕只能无语了。张小妹那件丝绸的东西估计是她自己存钱买的,小姑娘存点私房钱不容易,又喜欢漂亮的东西,被张宁给弄丢了……私下里补偿一件,她肯定不会和别人说的。

    但这件有点不太合适,虽然它真的非常好看、叫人拿起就觉得其它的很粗陋。

    张宁颇有些犹豫地想放回去,妇人见状劝道:“公子好眼光,为何要放弃?”

    “多少钱?这个。”张宁忍不住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妇人道:“不贵,十五两就能买到这样完美无缺的东西,本铺也只此一件。”

    十五两还不贵,上好的丝绸一大匹才几两?这么一小块东西就是好几匹丝绸的价值,不过也证明制造出它来很费工夫,而且是一件好东西。

    要为了张小妹花这银子,张宁是很舍得的,只是觉得不太适合罢了,所以没有想一定要买。他随口讲价:“十两。”

    “不讲价的,咱们铺子里的东西都是一分钱一分货,诚信经营童叟无欺。况且现在正是旺季,公子今日举棋不定,说不定下午再来就被人买走了。”妇人道。

    张宁面不改色道:“十二两,不行我便不讲了。”

    妇人沉吟片刻,终于点头笑了笑:“成!令夫人能得公子这份心意,我也替她高兴,就算优惠您了。”

    张宁便不再过多纠结合适的问题,付钱走人,将包好的玩意藏进怀里。

    马背上驼的几大匹新布花钱总共才不到一两,送妹子一个小礼物就是十二两,张宁反而感觉爽多了,就算是一家人也亲疏有别嘛。

    牵着马从里仁街进去,熟悉的巷子里弥漫着一股子鞭炮的硝烟味没有散尽,各家门口都挂上了红灯笼代表红红火火的一年,对联门神也贴上了,有李靖之类的画像,过节的气氛随处可见。巷子里安静了不少,但张宁在人堆里挤了半天此时耳朵还回响着“嗡嗡嗡”的嘈杂。

    第三十七章以德报怨何以报德

    一条幽静的青石巷子;旧的石板和苔痕、新的红灯笼;一道院门轻轻洞开;一张清秀的女孩脸,忽然露出惊喜的表情。此情此景好像在哪里经历过,但张宁知道这是记忆的欺骗,只是似曾相识罢了。

    在院门口见面,没来得及说几句话,小妹一双灵动的眼睛仿佛有千言万语,但很快就有的人需要应酬了、什么也没能说出来,就连周围的邻居听说当官的张宁回来了,也纷纷过来“围观”。甚至有人忍不住问为什么没有敲锣打鼓的官差护送、为什么没有扎着红花的轿子,仿佛张宁是中了状元衣锦还乡一般,兴许在乡亲眼里在京里做上官就了不得正该大张旗鼓。

    张九金父子本来趁着过年旺季还在做生意,没多久也关铺子回家来了。

    如众星捧月一般,平日来往不多的邻居纷纷围着张宁客套,恭敬羡慕之意溢于言表。张九金因此也是红光满面,作为长辈对四邻的恭